27
2011/10
分享
白沙溪——中国黑茶翘楚 人类健康之饮
发布时间:
2011-10-27 12:00
来源:
安化黑茶,其色如铁,汤如琥珀,芬芳扑鼻;入口,醇、正、甘、雅四味交缠,齿颊留香;细啜,既有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闲适,又有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的潇洒。“一溪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”,这一杯茶意盎然中品出的人生百味,正是有着72年历史的白沙溪娓娓讲述的关于中国黑茶的前世今生。
白沙溪——中国黑茶翘楚 人类健康之饮
香港文汇报记者王颖、肖建花,通讯员曹双喜
汤色渐浓,在黑茶通透的遐想中,山水的表情凝固成琥珀色的风景,如梦如烟,亦幻亦真。思如烟霞落鹜,人在云水潇湘。有人说,一部中国黑茶的文明史就是安化的风华剪影;游弋在黑茶故乡的山崖水畔,每一次白沙溪的沧桑洗礼都见证了中国黑茶文明不朽的风云。
黑茶之源 遍流九州
安化古称梅山,位于湖南中部,境内峰峦迭起,云雾弥漫,溪流纵横,山高林密,气候温和,自古以产茶名扬天下,被誉为“中国黑茶之乡”。
黑茶是中国特有的一大茶类,湖南占据了其中60%以上的产量。而湖南的黑茶,绝大部分产自安化。安化黑茶,源自唐朝,规模化生产从宋代开始。
明万历23年,安化黑茶被户部正式定为运销西北地区之“官茶”,当地茶业由此进入空前兴旺时期。在小淹至东坪不到百里的资江两岸,有茶叶专业镇8个,茶号300余家。每逢制茶季节,陕、甘、宁、晋等地区的茶商,便蜂拥而至,打造了“茶市斯为盛,两岸人烟稠”的中国茶业历史奇观。
安化黑茶曾行遍万水千山,茶商行经的每个重要集镇,亦氤氲过安化黑茶的香味和色泽。直至明末清初,西北地区的“边茶”十之八九皆由安化黑茶供应。
当历史的尘埃落定,穿越时光隧道,被赋予重任的继承者轮廓逐渐清晰。中国黑茶发展近现代史上最点睛的一笔正来自坐落于“黑茶之乡”安化县的白沙溪。
1939年,正值抗战岁月,为繁荣农村经济、调剂抗战资源、辅助边疆稳定以及增进外销创汇增收支持战备,日本九州大学毕业的农学士、安化小淹人彭先泽向湖南省政府提议在安化建立砖茶厂,这就是白沙溪的前身。
1939年,成功压制第一片黑砖茶;1953年,成功压制第一片茯砖茶;1958年,成功压制第一片花砖茶……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在此诞生。彭先泽以实业报国的现实行为,赋予了黑茶故乡绝对意义上的产业机遇。他与他一手创办的白沙溪,开创了黑茶民族产业的先河,复苏了中国黑茶文明史上尘封的经典,更造就了中国近代黑茶产业发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空前奇迹。
千年黑茶 承前启后
“压起来咧——把杠抬呀!重压些咧——慢些滚呀!大杠压得好呀,脚板稳住动呀。小杠绞得匀呀,粗茶压成粉,细茶压成饼呀,香茶销西口,好茶治百病呀……压了三轮又一轮呀……”
2011年8月,白沙溪“龙之舞——安化千两茶号子踩制表演”在香港国际茶展上一亮相,便激起了现场中外观众的强烈兴趣。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商和宾客们都被这个陌生、神秘而又充满力量和感情的踩茶号子所震撼,精彩的表演应观众的强烈要求连续上演,演出结束后观众们还依依不舍地争相与杠爷们拍照合影。这些来自安化白沙溪的杠爷们以原生态的方式为大家展示了“千两茶”踩制工艺。
千两茶又称花卷茶,以老秤计量重千两,约合36.25公斤。从外观上看,它是一种高约1.5米、中围直径约0.2米的茶柱,以民间常见的蓼叶、棕片、花格篾篓三层包装捆压而成,外面再套上一个布袋,凸显出原始古朴的自然之美。据介绍,千两茶制作工艺复杂,技术要求高,全程共有20多道工序,需10多个人共同完成。制成后,还得经历49天日晒夜露、自然发酵,吸天地之精华、聚日月之灵光。细细品尝,既如草原玉液,又似沙漠甘泉。
1958年,以机械压制生产出的花砖茶诞生,并得到市场认可,制作难度大、功效低的千两茶逐渐被取代。世界上没有一支“千两茶”的寂静年代,白沙溪人再次成为历史的先行者。安化边江刘姓家庭的神秘古方,古代茶人智慧而独特的踩制技术,老技师带着新徒弟,从初夏到深秋,孜孜以求寻找失传的老技艺。
1983年300多支手工千两茶面世,1997年传统工艺恢复生产,2008年千两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探究黑茶世界20余载的白沙溪掌门人刘新安,厚积薄发,在凝结着浓郁茶文化的“千两茶”中找到了白沙溪黑茶复兴的发力点;“世界茶王”亦得以从白沙溪重见天日,走向世界。
据了解,流传近150年的“千两茶”,至今仍是出自纯手工艺,且为安化独有。正因如此,目前珍藏于全世界的陈年“千两茶”屈指可数。在大英博物馆、东京博物馆、北京故宫博物馆和台湾历史博物馆,百年“千两茶”均是“镇馆之宝”,为不可再得的珍品。
生命之茶 “饮”领健康
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对安化黑茶有诗曰:“闵海迢迢道路难,西人谁识小龙团?向来只说官茶暖,消得山泉沁骨寒。”
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艺,造就了它特殊的药用、保健功能。西北地区流传多年的佳话——“宁可三日无粮,不可一日无茶”,便是最好的写照。随着境内外研究者的追捧,近年来安化黑茶异军突起,逐渐打破中国长期以来绿茶、乌龙茶和普洱茶“三足鼎立”的局面,以新一代的时尚保健饮品之姿,成功打入国内、国际市场。
最新科研成果显示:安化黑茶在渥堆过程中,由于益生菌作用、湿热作用、自动氧化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,产生一种叫普诺尔的成份,从而起到了防止脂肪堆积的作用。具有补充膳食营养,助消化、解油腻、顺肠胃,降脂、减肥、预防心血管疾病,抗氧化、延缓衰老、延年益寿,抗癌、抗突变,降血压,改善糖代谢、降血糖、防治糖尿病,杀菌、消炎以及利尿解毒、降低烟酒毒害等多种功效,注重养生之道的日、韩两国,更是把黑茶当作减肥的首选饮品。
专家介绍,良好的品种资源、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精湛的加工工艺,造就了白沙溪牌黑茶出类拔萃的品质。据悉,白沙溪牌黑茶采用安化大叶种茶叶制作,由于大叶种比小叶种的内含物含量多一倍以上,且安化地处雪峰山脉,土地肥沃,终年云雾缭绕,是最佳的高山茶区,因此白沙溪出产的黑茶可以反复冲泡20泡以上,足以证明茶叶内含物的丰富程度。
标志品牌 享誉世界
2007年5月,白沙溪成功改制,成立了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,以崭新的姿态,将黑茶这杆大旗再次高高举起,成为了安化黑茶的领军者,黑茶、白沙溪这两个符号铭刻着的茶品,正向世界展现出凝聚千年的魅力……
乘造化,继往来,传统工艺价值的厚重积淀,开放的科技视野,纵横的行业高度,白沙溪在刘新安的带领下,以精耕不懈的时代修为,创立了集天然种苗培育基地、试验基地、专业研发机构为一体的现代黑茶科研示范工程体系,以确保原料的优质、长期、稳定供应。绿色、环保、保健价值突显的白沙溪黑茶,挟“21世界健康时尚之饮”的美誉,在2010年一举爆发,顺利走上了“中国黑茶标志性品牌”之路。
这一年,白沙溪黑茶成功入驻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和湖南馆,并被授予“中国世博十大名茶”的称号,在“桃花源里”浮生若梦的意境中精彩演绎了“一个地球,一个联合国,一杯中国茶”的黑茶文化。
这一年,白沙溪黑茶进驻广州亚运会“中国茶馆”,获得第16届广州亚运会标志使用权,并成为广州亚运会专用礼品纪念茶生产商,结下了亚运冠军与白沙溪黑茶的深厚情谊。
这一年,白沙溪黑茶繁荣了经济也复兴了文化,长篇小说《白沙溪》正式出版发行,在广大文化界人士中获得高度赞誉;根据《白沙溪》小说改编的大型电视连续剧《黑茶传说》也进入全面筹备阶段。
这一年,白沙溪远赴欧洲六国参加安化黑茶推介会,第一次把黑茶带入了欧洲,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黑茶的独特魅力,开启了黑茶产业世界化的崭新道路。
目前,白沙溪已成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,湖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,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,营销网点遍及全国各地,产品热销于西北、内陆和港澳,并远销东南亚、欧洲、美、日、韩等国和地区,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。其在“三砖、三尖、一花卷”的七大系列70多种产品中,根据市场需求和健康消费理念,不断研发新产品,以“新、特、高”的质量优势,备受消费者的信赖与青睐。
产业规划 辐射全球
溪流琥珀三千里,茶洗白沙一万年
如今,在湖南省委、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发展黑茶产业的机遇之下,白沙溪正在为自己的跨越式发展积蓄力量,一座投资逾亿元、面积达2.5万平方米的高标准、现代化的新厂房建设已经奠基,有望3年内实现生产规模达1.5万吨,5年内成为湖南乃至全国一流的黑茶产业中心、科研中心、文化中心和旅游中心。
白沙溪总经理刘新安表示,这个项目的实施,不仅能够提升白沙溪黑茶的精深加工水平、扩大安化黑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,而且能够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在白沙溪黑茶产业的宏伟蓝图中,作为中国黑茶的标志性符号,白沙溪未来将以长沙、广州、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山东为战略重点基地辐射全中国,以营销中心作为核心堡垒,以形象专卖店为推广基础的主流营销网络,在实战运营中不断完善和规范营销体系,洞悉市场规律,加强团队建设,创造更具有前瞻的品牌发展模式;以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、香港作为品牌前进基地,延续历史上根基深厚的国际商业渊源,光大全球影响力,实践精诚携手、共赢天下的世界性价值观。
“回到世界的心境,鉴赏中国的黑茶。期待你们记住一个来自1939年的中国朋友,一条中国的清澈溪流,并在此释放你们浪漫的中国情结和想象。”氤氲的茶雾中,馥郁的茶香中,每一泡黑茶都会告诉你一个白沙溪的故事……
链接:http://pdf.wenweipo.com/2011/10/18/pdf48.htm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